鋼鐵工業新五年規劃路線圖擬定
2011-07-27
中鋼協第四次會員大會2月21日在京召開。會上提出了未來五年中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一系列目標。中鋼協表示,要在控制鋼鐵生產總量的前提下,完成廣東湛江和廣西防城港等沿海現代化鋼廠建設,建議在華北、東北地區對現有產能進行存量調整,不再擴大產能。
產業結構方面,到2015年,我國自產鐵精礦的供給能力要由現在占總需求量的不足40%提高到45%左右;進口海外鐵精礦中的我國權益礦在進口總量中所占比例,要由現在的不到15%提高到50%以上。
在品種方面,鋼鐵企業要按照重點用鋼領域“十二五”創新發展的要求,選擇好自己的產品創新目標和用戶對接。重點方向是: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海上石油開采、大型和特殊性能船舶和艦艇、節能環保汽車、特高壓電網等領域。加大特殊鋼產品升級開發力度,努力替代進口和滿足國內裝備制造業提升的新增市場需求。
中鋼協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市場需求將發生質的轉變。因此,未來五年中國鋼鐵工業必須加快實現四個轉變。在生產經營上,要由追求產量擴張,靠增加資源投入的粗放經營,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提高,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人才成長的集約化經營轉變。在企業發展上,要由只注重鋼鐵主業發展,向既做強鋼鐵主業又向鋼鐵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的一業為主、適度發展相關多元產業轉變。在新增產能和產業布局上,要由過多在內陸發展,向沿海和靠近原料,靠近用戶的地區發展轉變。在科技創新上,要由消化引進技術集成創新,逐步向更多的原始發明創新,能引領行業發展轉變。
中鋼協稱,當前資源供給形勢嚴峻,環境約束突出。今后鋼鐵業品種質量能否達到世界一流,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能否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資源供給受制于人的局面能否改變,產業布局調整能否加快進行,兼并重組的內生動力和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能否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盡早形成,這一切已經成為“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中國鋼鐵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鋼鐵大國到鋼鐵強國轉變必須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