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三大改進力保航天員安全
2012-06-19
新華網甘肅酒泉6月13日電(記者鞏琳萌、趙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13日說,即將發射的神舟九號將執行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為確保航天員安全,發射場系統進行了三大方面的改進。
崔吉俊說,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給發射場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主要表現為:必須確保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安全;在緊急危險情況下要力保航天員安全迅速脫離危險區;任務實施與建設改造工作并行開展,要確保項目改造不影響任務實施;要進一步提高設施設備的可靠性,爭取實現零窗口發射。
崔吉俊透露,為實現任務目標,發射場系統做了三大方面的改進:首先,為適應載人交會對接任務需求,新增了與航天員有關的手控對接、自主應急返回模式下的模擬飛行等測試項目,任務流程從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53天增加到59天;其次,為提高發射場測試設備的可靠性,啟動了與航天員生活保障、火箭推進劑加注等重點工作密切相關的16項基建技改項目;第三,為滿足高效指揮決策需求,對發射場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進行了多項升級改造。
“我們的準備工作突出抓住了三個關鍵環節。”崔吉俊說,第一,提高發射場任務適應能力,針對夏季高溫,分析了歷史氣象數據,制訂了針對性預報保障方案,提高了窗口時段氣象預報的準確性;針對高溫給火箭推進劑帶來的風險,在升級改造推進劑升降溫系統的同時,分析并制訂了貯存時間及泄出方案。第二,提高零窗口發射能力,在總結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任務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制約因素,制訂了預防性控制措施,完善故障處置預案,并按照實際流程進行推演。第三,提高應急搜救能力,完成了搜救裝備補充更新和檢修檢測,制訂了副著陸場和應急搜救實施方案,組織了三次合成訓練、一次待發段搜救演練和一次綜合演練,具備了飛船在副著陸場返回和實施應急搜救的條件。
崔吉俊透露,截至目前,各大系統在發射場的主要測試檢查工作已全部結束,參試各系統設施設備狀態良好,任務已進入實施火箭推進劑加注和發射前的最后階段。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