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土壤污染迷霧:重金屬污染耕地或達1/6
2012-06-20
撥開迷霧:大冶礦區、長株潭工業區耕地鎘
兩年之前,73歲的崔靜珍在自家門前開辟出一小塊空地,改造成一個小菜園。每天早晨,他和老伴兒都要來地里認真打理,“現在市場上的蔬菜水果有大量的農藥殘留,我們想自家種的東西不加任何農藥化肥,吃著放心。”
然而,就是這塊她認為毫無隱患的城市“自留地”,卻離太原化工集團只有幾步之遙。“化工廠以前退下來的老同志現在很多都住在這個小區,他們告訴我,這里離工廠太近,土壤里面含有有害物質,雖然現在工廠基本停產了,但土壤中有什么就難說了,在這兒種菜更危險。”看著自己辛苦打理的菜地,崔靜珍很無奈。
2011年,崔靜珍把這片菜園改成了花園,又開始了每天早晨去菜市場買菜的生活。
事實上,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城市中的工礦企業搬遷改建后,遺留下來大量的受污染土地,這些地塊往往通過住宅開發進行再利用。隨著大片的工業用地改造成城市用地,暴露的污染土地也離我們越來越近。
通常,土壤污染被稱作“看不見的污染”,其他污染形式可以通過污水橫流、黑煙滾滾、臭氣熏天等外在表現形式向人們敲響警鐘,而土壤污染卻因很難發現而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那么,中國的“毒地”究竟有多少?目前并未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一個廣為流傳的數據來自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2011年10月25日,周生賢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的正式報告中表示,中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
“這一數據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數據,早已過時了,并不是最新的數據。”一位接近環保部的專家對本報記者透露。
本報獲悉,環保部與國土部早已于2010年完成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范圍達450萬平方公里,但目前調查的結果并未對外公布。近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近期環保部將向國務院常務會議匯報調查結果情況,經國務院批準后會適時公布調查結果。
而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則認為,今年是換屆之年,年內這一結果公開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將來要公開,公開的程度也不會很高。“之前做的限于面上的污染調查,目前環保部正在組織對全國重點區域(包括耕地和蔬菜基地以及礦山周邊地區)的土壤污染做進一步調查。”
本報獨家獲悉,財政部與農業部兩部委聯合印發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防治實施方案》,財政部向農業部撥款8.27億,由農業部在未來五年的時間內對全國農產品產地的土壤污染狀況進行調查。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