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行業資訊,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
互聯網 2023-03-01 00:00:00
導讀:2017年11月,《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印發,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開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近五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蹄疾步穩,成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聯合《人民郵電報》、《中國電子報》推出“工業互聯網邁向新征程”專欄,邀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平臺企業代表回顧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歷程,總結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效,并深入分析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現狀,聚焦核心技術和產業科技發展,解讀行業平臺賦能作用和發展方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釋放平臺賦能價值
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
持續創新發展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
進入應用推廣期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漸從概念框架走向落地深耕,平臺的應用深度和應用廣度不斷拓展,“平臺+行業”、“平臺+區域”、“平臺+領域”等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持續涌現,成為平臺助力工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一是行業平臺持續拓展應用,顯著帶動行業轉型升級。特定行業平臺結合自身行業優勢,賦能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轉型,在石化、汽車、電子等行業關鍵生產環節形成一批標桿應用案例。
在石油石化行業,石化盈科打造ProMACE平臺,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石化企業實現煉化生產一體化、生產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等模式,先進控制投用率、生產數據自動采集率提升10%、20%,試點企業年增效益50億元。
在汽車行業,北汽集團以電商平臺為入口,將用戶需求與汽車生產端對接,實現高端車型的個性化定制,同時搭建車聯網平臺,對全國41.8萬輛北汽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車實時聯網,提供狀態監控、遠程控制和程序升級等服務。
在電子行業,中電云網搭建SMT行業協同云平臺,接入子公司湖南凱杰的3條產線應用,實現生產運營成本降低36.1%、產品不良率降低20%,設備稼動率(OEE)提升21.4%。
二是平臺加速向園區/集群落地,構筑區域數字化引擎。工業互聯網平臺發揮數據匯聚、資源協同、應用創新載體的關鍵作用,成為打造新型智慧園區的重要抓手。
在政府治理方面,基于平臺可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政府部門基于平臺精準構建企業數字畫像和產業全景圖譜,全面掌握園區發展情況,實現各類的產業資源的集中匯聚和精準對接,提升政府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
在園區管理方面,基于平臺可實現重點領域的在線監管和精準招商。園區管委會可基于平臺完善產業發展、安全生產、綠色節能等重點領域的監測監管體系,精準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園區招商引資等服務,提升園區發展效率和質量。如浪潮基于云洲平臺助力濰坊科技園區匯聚大數據產業的技術、資源和業務等要素,通過建立“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吸引大量的大數據產業上下游企業落地濰坊。
在企業賦能方面,基于平臺可提供海量優質解決方案。各雙跨平臺充分發揮技術融合、項目經驗等優勢,面向園區各類細分場景開發了大量專業的解決方案,為園區整體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如航天云網面向企業提供共享制造、產業鏈協同等解決方案,東方國信和寶信軟件面向鋼鐵產業園區提供智能化生產等解決方案等。
三是平臺布局緊跟國家部署,戰略支撐能力持續增強。圍繞國家“雙碳”“雙鏈”“安全生產”等領域戰略部署,平臺積極布局,依托技術產品能力支撐國家重點領域的實施舉措。
在雙碳領域,雙跨平臺積極搭建綠色減碳數字化平臺,通過碳排放的精準監控支撐減碳策略制定。如海爾推出“碳足跡、碳減排、碳替代”助力產業園區節能減碳、航天云網打造“碳核算、碳足跡、碳畫像”系列產品,在壓鑄行業取得良好應用效果;
在雙鏈領域,雙跨平臺積極發揮平臺數據融通作用,推動實現全產業鏈信息的匯聚分析。如浪潮打造電子制造的產業鏈協同模式,推動服務器產業鏈市場預測、產品研發、訂單編排、生產管控、采購交付的全流程協同,確保產品國際競爭力。
在安全生產領域,雙跨平臺充分發揮平臺技術融合優勢,實現危險源在線監控、提前預警及應急指揮,如藍卓基于supOS平臺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監管,在化工、鋼鐵領域應用效果顯著。
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
提升行業賦能水平
結合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圍繞專業化深耕、跨界融通合作、加強技術創新、戰略性應用牽引等方面,持續壯大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動力支撐。
一是支持企業深耕專業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平臺企業充分利用我國市場廣闊優勢,在服務企業中豐富自身數字化、模塊化、平臺化的制造資源,孵化專業工業APP,開發出大規模推廣的殺手锏應用。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平臺產業,支持平臺企業合理利用融資資金,以兼并收購、合資合營等方式實現核心技術積淀,推動優勢大平臺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深化應用推廣。
二是培育跨界融通生態,推動能力互補合作。鼓勵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的生態合作,發揮產業聯盟作用,聚合產學研多方創新支撐資源,營造創新活躍、共創共贏的良好生態。支持平臺企業與行業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廠商開展能力互補與資源整合,共同打造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以合作破解單一平臺企業無法滿足全類制造場景需求的困境。推動平臺企業與高校合作,將平臺海量工程數據和高校核心機理模型相結合,實現“數據+模型”的價值倍增效益。
三是持續加強技術創新,構建自主創新發展體系。一方面,傳統技術短板需要久久為功,重點推動工業機理模型研發與應用迭代,提高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技術支撐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創新中心網絡,加快孵化原創性技術,圍繞數字孿生、實時仿真、邊緣智能等開展創新孵化,加速全國范圍平臺創新資源共享與利用,避免低水平、重復技術創新。
來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