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如何加強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數字企業”,推動企業向“智慧企業”邁進,是擺在國有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2020年8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作出全面部署。根據部署,國有企業要瞄準4個轉型方向,分別是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和產業體系生態化。同時要求國有企業打通產業鏈各環節的互聯互通,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提高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效率。
數字化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產業之間以及ICT產業發展的分水嶺。打造以數字化為核心驅動力的高韌性發展模式,正成為企業決勝高頻競爭的法寶、應對不確定性的不二法門,以及評估企業數字化成效的標尺。
但在實踐中,面對組織體量大、集團數據量大、業務流程復雜、內外部系統多、業務場景多樣多變的大型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又要如何實施呢?《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技術、管理、數據、安全是數字化轉型的“四個地基”,為確保企業數字化轉型順利推進,各央企積極從這四方面發力。
其中,技術是基礎,數字化轉型本質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引發的系統性變革,沒有技術,數字化轉型就是空談。管理是要求優化管理模式,適應技術變革。數據是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驅動作用。安全也是很重要的一塊“地基”,如果在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中不能防范風險保證信息安全,那么轉型發展就起到了負作用。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國企數字化轉型,要從夯實基礎開始。中大型國有企業往往具備一定的信息化基礎,但由于組織復雜、業務繁多等原因,信息煙囪、碎片化應用隨處可見,想要實現數據同頻、跨組織協同、統一工作入口,需要服務商在產品技術層面應以微服務、容器、DevOps等為代表的云原生基礎架構,具備扎實的平臺底座能力,擁有高性能、多租戶、分布式、柔性擴展能力,以及豐富、開放的平臺應用生態。因此,國企需要可適配的一體化、通用性平臺實現數字化起步,進而再完成數字化自生長。
為加速推進國企數字化轉型進程,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為數字化發展保駕護航。
北京市國資委出臺《關于市管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數字國企,鼓勵企業搭建基礎數字技術支撐平臺,推進業務數字化綜合集成等,助力數字經濟與國有經濟深度融合。
在上海,上海市國資委出臺《關于推進本市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將數據價值釋放作為推動國資數字化轉型的抓手與著力點。第一大舉措就是構建“1+N”數字賦能平臺。其中“1”是“云、網、數、安、鏈、智”技術能力的國資數字整體賦能平臺,“N”是交通、制造、商貿等N個行業數字賦能子平臺。通過“1+N”數字賦能平臺,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
在廣州,廣州市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州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企業要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轉型主線,以“上云用數賦智”為重點突破口,全力打造一個智慧國資系統、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一批競爭力強的重點數字化產業和企業“三個一”工程。
在數字化時代,商業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信息化時代的ERP、大型機、存儲、計算等傳統架構體系越來越難以適應商業系統的復雜性,面對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傳統的技術架構體系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重新定義數字化時代,就是要面向特定的需求、場景和角色,去開發新的技術底座、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從傳統的IT架構不斷地遷移到基于云、中臺、SaaS化的AI、低代碼所構建的新的數字基礎設施的平臺上,更容易適應不確定性變化的需求,以客戶運營為導向,實現彈性擴展、敏捷響應、數據共享、業務創新、能力沉淀和持續運營。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迅猛發展,全球經濟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變軌期。國有企業需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主動把握和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趨勢,引領和帶動我國經濟在這輪轉型變革中實現高質量發展。